为什么大学不直接教给学生社会潜规则

因为要避免学生未来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做人底线。

举个例子。

你去店里买衣服,老板开口就是1800,你还价900,打了个对折。老板二话不说,直接说“卖”。然后你就发现你吃大亏了。

但如果老板实打实地喊价,同样一件衣服,成本50,挣30,叫价80,你还是还价40,那就离了个大谱了,连成本都不够。

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有一个前提是必须要强调的:学生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是很容易相信自己接受教育的东西的。当他们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思考,经历了社会的形形色色后,他们会怀疑以往被教育的那些道德标准。并且几乎所有人进入社会后,做事做人遵循的道德标准,都比曾经接受的教育标准,要低得多。

这也相当于道德标准的讨价还价。

如果学生在价值观还未完全固化时,接受的道德教育标准是比较高的,这些道德准则深入灵魂,那今后只要他的人生不发生重大的变故,他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也不会太低,也很难会成为一个坏人。

但是,如果在学生没有成熟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对他的道德教育是松软的,标准是比较低的,甚至从小就给他讲非常真实的社会残酷,灌输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等等这些社会准则,那几乎可以说,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坏人,而且可能是非常非常坏的人。

影视剧中,那些很坏的人,包括一些变态杀人狂,往往都有悲惨的童年少年,有极其糟糕的父母,接受的也是非常糟糕的教育。

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前段时间安徽一所中学请了一个所谓的专家教授来做讲座 ,这位专家“直言不讳”,跟学生说,读书就是为了钱,为了找更优质的对象,比如说美国人,传播自己的基因。

这些是不是事实?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事实。

但是,这种教育如果真的长期给学生灌输,他们就会将其视为理所当然,是正确的,那这些读书成材,进入社会之后,他们为了钱,就会无所不用其极,而且真的会把传宗接代,传播自身基因当成价值观,而内心不会有任何障碍。

突然台下有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夺过专家的话筒,斥责这位专家眼里只有钱,崇洋媚外,并表示我们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长期正面的、积极的教育产生的作用。或许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标准有点远,有点大,太高了,但有这种价值观的学生,未来他们或许不能为民族复兴贡献多大的力量,但至少会有所助益,更不会扯后腿,做坏人。

由此,我对影视剧中,很多父母吵架,或者做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会避开孩子这一点,深表赞同。

学生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没有人可以提前确定,这个人未来会成为好人还是坏人。但他学生时期接受的教育,对其影响是根本性的。

教育或许不能让学生未来成为一个道德模范,但可以帮助他们确立一个更高道德标准的做人做事准则。

为什么大学不直接教给学生社会潜规则? – 体制老司机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1408587/answer/123749731891

这是我之前一直零碎思考的问题“所谓的教育是否是对他人价值观的强迫,有违自由。”这个回答是比较经典的观点之一了,用“取其上者得其中”来支持教育他人的合理性。

有话这里说 ↓

  1. 这篇回答我也刷到过,部分同意其中的观点吧(虽然他讲得确实有道理)

    PS:分享另一篇知乎回答

    为什么有些搞“集体主义”的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极端利己主义分子? – 爱吃豚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04483998413092134/answer/1905709871900373444

    「中式教育是有大智慧的,你不要看老师家长说什么,你要看他们做什么。
    如果你照着学这些东西,那只能说明你没学明白,正所谓发财致富都在刑法上,想在国内混的舒服的办法家长老师早就告诉学生了,悟不到说明学生不够聪明。
    这种教育层面上的言行不一致很大程度上预先淘汰了不能理解多重思维的单纯群体,筛选并吸纳容易接受双重思想的聪明人,减少“不懂事”、“没眼力劲”的耿直孩子造成的阻碍,从而保障各个领域的隐形规则能够被顺利执行。

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